咨询热线 :13380102069
欢迎您来到曜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市曜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致力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学术英语语言编辑服务
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转载论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探索】-曜文编译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1306天前 | 406 次浏览 | 分享到:
文章从信息素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入手,通过将信息素养教育、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提出了以信息素养教育引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

  曜文编译致力为大家分享更多更好的高质量论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同时大家也欢迎大家通过转载的方式进行分享,让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学习,从中获得经验和灵感,小编将为大家提供*新sci论文投稿资讯。

  摘要:文章从信息素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入手,通过将信息素养教育、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提出了以信息素养教育引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

  关键词: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大学生培养

  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国家的一种战略,信息时代的人才培养要建立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高等教育应重视信息素养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形成和培养的重要作用,以信息素养教育为引领,将信息素养教育、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培养有机融合,探索建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搭建信息化创新能力培养平台,着力培养大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的能力。

  一、信息素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辨析

  (一)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是一种能有效发现自己的信息需求,并据此从各种不同的信息源中寻找、检索、获取、判断和组织信息以及利用、交流和传播的能力,其实质是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利用学习的意识和技能[2]。大学生信息素养主要包括6个方面的能力要素:信息需求确定及表述能力,信息检索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利用及交流能力,信息重组及创造能力和信息评价及处理能力[3]。

  (二)信息素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

  信息素养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要素,它不仅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和创造性地利用信息的能力,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信息素养是创新意识产生的源泉。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中*为重要的部分之一,是信息素养的灵魂。具有信息意识的人,能够用信息的眼光,从信息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能主动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和自己要解决的问题联系在一起。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是一种旨在增加科学技术知识、发展新的探索领域的创新性活动,而创造性思维需要外界信息的触发,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则是创造性思维必备的基础。大学生有了信息意识,才能主动去收集、获取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从复杂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这对他们创新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其次,信息素养教育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创新型人才指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并能提出新设想、解决新问题的人才。创新技能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决定创新的成功和水平,信息素质教育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基础源泉。在信息社会的进程中,信息已成为社会战略性转换资源,信息素养的高低,决定着对所需信息挖掘的深度和广度、利用的效度、价值再生的额度,这些都是培养创新技能的基石。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获取知识、创造知识的方法,不断提高获取知识与创造知识的能力,才能形成创新思维和技能。

  二、基于信息素养教育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由之前的分析可以看出,信息素养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根据信息素养教育的特点及过程,通过将信息素养教育与创新人才相结合,结合南京林业大学人才培养特点,我们构建了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该培养体系的设计是基于南京林业大学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中本科生培养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的三个阶段,面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三要素: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阶段,以提高通识的信息素养为引领,与通识教育相结合,培养创新意识。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建设信息化环境、加强大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教育,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开设信息素养教育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培养学生信息获取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他们创新意识的形成和产生。第二阶段,以提高专业的信息素养为引领,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培养创新思维。体现不同专业的特点,将信息素养培养与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在学科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开设专题讲座,与各专业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等,培养信息利用和交流能力,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第三阶段,以提高应用与创新的信息素养为引领,与综合教育相结合,培养创新技能。让学生在参加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学科竞赛中,进行信息重组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应用训练,创建大学生学习平台、信息平台、实践平台,推进教育信息化变革,构建校内外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新机制,促进创新技能的形成。

  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南京林业大学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实施课程体系改革,推进信息素养教育,依托信息技术,搭建信息化实践平台,以实施***、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为龙头,先后设立并实施了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坚持信息素养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组织了分层次、多阶段的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和支持各学院参加***、省级各类学科竞赛,逐渐形成了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创新人才新机制,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提高。

  (一)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课程目标要充分体现信息社会所倡导的信息素养、自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对信息素养教育相关课程进行统筹安排,根据各学科、专业特点,结合大学生信息素养标准、课程设置的原则及信息社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构建了多层次、分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见表1。1.通过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将信息素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大一阶段开设计算机基础、信息技术等必修课程,适当设置部分上机实验环节,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学习与训练;大二、大三阶段开设科研方法导论、文献检索等必修课程及专题讲座等选修课程,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信息能力;大三、大四阶段,在进行专业学习的同时,结合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学科竞赛、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应用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使其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2.通过设计适当的知识体系为载体来进行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注重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使每一个阶段构成一个适当的训练系统;针对不同学科要求、学历层次、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等对学习对象采取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实现了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密切结合各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学术前沿和行业需求,课内教学与专业培养紧密结合,将信息素养渗透到了授课、作业、考核和实习等各个环节中,使学生接受科学、有序的信息素养教育。

  (二)营造信息化学习环境

  通过创建数字化学习环境和资源[4],推动特色化资源建设和应用。学校以课程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为核心,建设内容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构建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实现国家与省的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优秀多媒体课件、优秀教学成果、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优质资源网上开放共享,努力创造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信息意识,有利于信息资源开展利用的信息环境。目前南京林业大学拥有教育部精品开放课程2门,***及省级精品课程33门,***及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2个,通过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与创新,不断完善和优化各类课程资源。同时,南京林业大学建立了杨树网、中国银杏网、槐树网等一批专业学术网站,丰富了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开展课外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三)搭建信息化创新能力培养平台

  1.加大实验室开放、共享,搭建信息化实践平台。建设实验教学平台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实验室开放和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逐步构建创新型虚拟实验室,努力营造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实现数据、资料、仪器设备等各种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应用系统的互通操作,营造深层次共享的基础条件平台。南京林业大学现有***及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5个,省、部级研究开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40个。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实验室将服务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的大型高精尖仪器设备,通过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信息管理平台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学生可以进行网上预约,利用仪器设备开展各类创新研究性质的实验项目,为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接触先进、尖端的大型仪器创造了条件。2.创建信息化大学生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网络平台,培养科研素质。以实施***、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为契机,构建国家、省、校和学院四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实施体系,为南京林业大学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创新活动提供保障。南京林业大学建设了信息化管理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网络管理平台,在该平台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研究项目,可以通过平台与指导教师、同学交流互动和成果展示。2007年以来,南京林业大学共立项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1200多项,其中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29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23项。学生通过参与科研训练,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数据库资料检索、信息处理、方案分析设计,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而且也使学生受到了较为系统的科研素质训练。借助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优势,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多层次、全方位、覆盖各院系各专业的学科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活动的积极性。学校适时引进了学科竞赛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学科竞赛项目申报、审核、竞赛信息发布、报名、获奖统计、成果展示的网络化信息管理,为学生充分、广泛地了解各类学科竞赛信息提供了平台。通过举办的“交通科技大赛”、“英语竞赛”等校级传统学科竞赛,主办或承办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大赛江苏赛区比赛、江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省级以上赛事,不断扩大竞赛的影响力和学生受益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四)协同创新,探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机制

  南京林业大学紧密结合教育部、省教育厅“本科教学工程”和“质量提升工程”,根据自身特色和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努力推动信息技术和教育的相互融合,汇集各方面的优质资源,协同多方力量,探索构建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全面实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多元办学职能[5]。1.通过大学内部协同创新,汇聚校内优势力量,优化资源配置,为学生实践提供优质资源平台。以省教育厅“十二五”重点专业(类、群)建设工作为契机,以信息化技术为纽带,依托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的优势资源和网络共享资源,借助科研网络平台建设,探索科研、学科、实验室一体化建设机制和模式。2013年以来,南京林业大学有23个重点专业获省教育厅立项资助,通过以重点专业建设带动相关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整合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建设面向专业类的实验室、实习实践基地和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实现优质资源的充分利用与高效共享。2.探索建立外部协同创新机制,实现学校与其他创新主体的资源共享和协调合作,构建了联合培养工程创新人才的新机制。家具设计专业、轻化工程专业以“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为契机,探索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和方法,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国内外著名企业和大学研究所、实验室的交流与合作,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将人才培养目标从10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细化成69条具有极强操作性的培养标准,每条标准对应相应的课程,所有实践环节都注重加强学生工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高校协同创新计划,利用高校现有基础,集聚社会各方资源,推进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的深度融合,积极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新机制[6]。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获首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立项建设,该协同创新中心通过联合江苏省林业局、中国林科院等5个协同单位组建而成,集聚了包括4名院士在内的18名***人才,汇聚了5个***、1个教育部和18个省部级平台优质资源,通过推进资源合理配置与成果共享,引领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集聚,实现了跨学科、跨单位的联合协同攻关,为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信息素养是大学生在信息化社会中生存的必备技能,也是未来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高校应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为基础,以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将信息素养教育的理念融入学科课程教育中,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培养基于信息素养的研究型、资源型自主学习模式,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搭建信息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汇集校内外优质资源,协同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新思路、新途径。

  作者:毛洪贲 徐信武 沈俣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致力于为大家 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内容。曜文专业,专注,为您提供SCI论文翻译,发表服务。

  如果您还苦于没有选题思路,或者写作无法进展,请您联系曜文编译,我们会为您提供一站式学术服务解决方案。不管您是有医学SCI论文发表、sci翻译、sci润色,还是其他学术编译需求您都可以放心交给我们。

未发现合法的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