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SCI论文发表经验的老师都知道,等待投稿结果比起漫长的撰写还要煎熬。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一个月......等待的日子总是让人如坐针毡,在我们一遍一遍刷邮箱的日子里终于等到了结果。可是除了少数是通过通知更多等待我们的可能是:拒稿、修改后再投、大修和小修几个结果。有经验的老师肯定不会像初次发表论文的生手一样惊慌失措,而是会根据投稿结果进行仔细的修改。那么下面小编为大家总结一下修改SCI论文的细节。
SCI论文发表的投稿常见的结果有:a.接收(Accepted with or without minor revision),b.修改(大修(Major revision)或小修(Minor revision),c.修改后再投(Re-submission),D.拒绝(Rejection)
a.接收(Accepted with or without minor revision)
恭喜你,你的SCI论文被接收啦,当然除少数杂志外,绝大多数杂志,尤其高质量的杂志,不会“直接接受(Accept as it is)”**次投稿的论文。*好的情况是“有条件接受(Accepted with or without minor revision)”,也就是只要作者同意做某方面的修稿或补充,论 文即被接受。 但大多收论文经过**次修后接收。有时需要第二次修改。一般修改两次还不能 让审稿人满意,编辑往往会拒稿。
b.修改(大修(Major revision)或小修(Minor revision)
修改与修改后再投不同的是,修改后的文章不会重新编号,只在原编号后加 R1。 其实, 许多杂志的“大修”其修改程度不亚于上述的“修改后再投”。 不易轻视。 同样,修改后的文章很可能会送原审稿人评审。 一般被接收的机会很大。 “小修” 的文章一般原则上已被接受,但有少量地方需作者确认修改,故与有些杂志的 “有条件接受”差不多。
C.修改后再投(Re-submission)
出现这种情况表明我们的论文竞争力还不够,甚至存在缺陷。这个时候通常需要补试验或资料。还有可能多个审稿人的意见不一致,褒贬参半,导致编辑无法定夺。所以会退回作 者修改。这时,我们应该认真阅读编辑和每个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至少补充审稿人建议的一个试验(能全部补充当然更好),然后有理有据的回答审稿人的每一个问题。修改后再投的论文被当作新投稿件,会重新编号,往往会给原审稿人重新评审,甚至送另一批审稿人评审。但只要认真回应了编辑和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论文大多是会被接受的。
d.拒绝(Rejection)
国际刊物的拒稿率和影响因子的高低成正比,通常5分以上的杂志拒稿率可高达 80%,一般杂志拒稿率在30%以上。所以,如果收到这样的答复,应根据评审意见修改文稿,然后根据修改质量再投其它杂志。通常是投到影响因子更低的杂志。但是,如果审稿人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而你又感觉已充分合理地回答了这些意见和建议,你完全可以投向更好的杂志。
以上就是针对投稿结果进行修改SCI论文的一些小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当然其实我们更应该在写作过程中就应该多注意细节,减少被拒的因素,让我们的论文更加完善。一击必中。下期小编会针对写作收集一些相关资料来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