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文编译致力为大家分享更多更好的高质量论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同时大家也欢迎大家通过转载的方式进行分享,让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学习,从中获得经验和灵感,小编将为大家提供*新论文资讯。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方法选择76例于我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38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急诊各流程用时急救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诊断时长、给药时长、心电图时长、抢救时长、转入院时长较短,实验组梗死复发(10.53%)、再行介入治疗(7.89%)比例与参照组(42.11%、31.58%)相比较低,实验组抢救成功率(97.37%)高于参照组(78.95%),与参照组(71.05%)相比,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满意度(94.74%)较高(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效果确切,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应予以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抢救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工作十分关键,本研究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其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I险床资料选择2017年1月一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患者76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38}与参照组(n=38}。其中,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1例,女性患者25例。*小年龄45周岁,*大年龄82周岁,中位年龄(64.05士12.66)周岁。发病时间*短30min,*长4h,中位发病时间(2.67士1.08)h。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分组方式通过可比性校验。纳人标准:①经影像学检验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②患者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后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②发病时间超过6h}1.2方法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接到患者后,对其临床症状进行了解,行常规心电检查,确定患者病情后子以抢救}‘}。实验组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具体措施包括:其一,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出诊,抵达患者处向家属了解患者病情,并给予患者初步诊断,通过急救措施保障患者生命,常规予以患者吸氧。救护车转运期间为患者实施心电监护,并开放静脉通路,将患者实际情况告知医院,使其做好抢救准备[2]。其二,急救车抵院后,在搬运期间保持轻柔及平稳,保障患者舒适度。于抵院内2min对患者生命体征予以检测,并开放绿色通道对其予以全面检查。抢救期间护理人员做好患者心电监测及汇报,根据患者病情及医嘱给予患者药物治疗,给药期间加强对患者血压、体温、意识、脉搏等体征予以观察,防止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3]。其三,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前需将检查结果告知主治医师,并协助主治医师进行手术操作。术后为患者创造安静的休息环境,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必要时可给予患者镇静处理,并给予患者心理宽慰,提升其术后恢复[4]。患者急救及手术结束后协助其家属办理住院手续,向病房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告知护理人员患者病情及护理注意事项。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诊断时长、给药时长、心电图时长、抢救时长、转入院时长等指标。记录患者抢救成功、梗死复发、再行介入治疗等急救结果[5]。应用《患者满意度量表》调查患者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问卷0~10分,0~5分为不满意;6~7分为一般满意;8~10分为十分满意。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关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之中,实验组与参照组诊断时长、给药时长、心电图时长、抢救时长、转入院时长数据行t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患者抢救成功、梗死复发、再行介入治疗及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满意度情况行X2检验,采用(n,%)表示。以P<0.05为组间差异水准,探讨其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各流程用时比较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各流程用时数据(见附表1),实验组诊断时长、给药时长、心电图时长、抢救时长、转入院时长均短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2.2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效果比较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效果情况(见附表2),实验组梗死复发(10.53%)、再行介入治疗(7.89%)比例均低于参照组(42.11%、31.58%),与参照组(78.95%)相比,实验组抢救成功率(97.37%)较高,两者差异明显(P<0.05)。2.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满意度情况(见附表2),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满意度(94.74%)高于参照组(71.05%),两者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急重症之一,临床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护理工作十分必要,是保障患者心肌血液灌注的关键措施,影响临床急救成功率[6]。相关研究发现,6h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黄金时间,在6h内对患者实施有效救治,保障其生命安全[7]。鉴于此,本研究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予以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极大程度上缩短了患者治疗时间,在保障患者急救效果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急诊科室患者流动性较大,且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导致护理人员工作强度较大,因此影响了临床急救的效果。优化急诊护理流程针对患者临床救治各阶段时长予以缩短,从而保障其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护理人员可在短时间内达到护理目标,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对此,急诊科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流程予以优化,促使护理工作更为有序,减少护理工作中各阶段时长,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进而保障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综上所述,本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其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其结果显示,患者急救各阶段时长有所缩短,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水平较高。因此,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任玉娇,朱丽萍,王春霞,等.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属负性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201~205
2王姗姗,薛小玲.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12):1445~1449
3刘莉莉,林平,赵振娟.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弹性影响的路径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21~25
4于涛,李明子,赵立新,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体力活动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8):1064~1070
5顾淑芳,于艳艳,张丽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即刻康复训练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2):173~178
6傅拥军,菅颖,胡慧群.急性心肌梗死经PCI术后行延续性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2):326~329
7吴红彦.全面护理干预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加动脉取栓术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4):545~547
作者:陈喆 单位:郑州市**人民医院
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致力于为大家 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内容。曜文专业,专注,为您提供SCI论文润色,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