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380102069
欢迎您来到曜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市曜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致力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学术英语语言编辑服务
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转载论文【心脏康复指导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曜文编译
来源: | 作者:pmoce92eb | 发布时间: 2024天前 | 576 次浏览 | 分享到:
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康复指导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11月在本院治疗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0例,分别接受常规教育和系统的康复指导。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生活质量、自我照顾能力和负性情绪。结果干预组的心功能、生活质量、自我照顾能力和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系统的康复指导,可以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照顾能力,降低负性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曜文编译致力为大家分享更多更好的高质量论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同时大家也欢迎大家通过转载的方式进行分享,让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学习,从中获得经验和灵感,小编将为大家提供*新论文资讯。       


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康复指导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11月在本院治疗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0例,分别接受常规教育和系统的康复指导。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生活质量、自我照顾能力和负性情绪。结果干预组的心功能、生活质量、自我照顾能力和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系统的康复指导,可以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照顾能力,降低负性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康复指导;应用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也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患者常因心功能失代偿需要反复住院治疗,社会及家庭经济负担巨大,多数患者受呼吸困难、疲乏、活动耐量下降等症状的困扰,生活质量差[1]。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心脏康复(cardiacrehabili-tation,CR)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不全及生存质量,提高治疗效果[2,3]。因此重视心功能不全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鼓励和积极开展患者的康复治疗,是目前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本院对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康复指导,临床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3~1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9例,女41例;年龄28~83(56.43±5.92)岁。所有入选病例均为符合“2016ESC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诊断标准、心功能II-IV级的患者。入选标准:①单纯具有心衰症状和体征的患者;②入院后行心脏超声均为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50mm,射血分数(EF)≤50%;③具备正常的认知功能,能够配合康复治疗。排除标准:①心源性休克;②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严重并发症;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④严重的周围血管疾病(急性栓塞、血栓性静脉炎);⑤肢体功能障碍和骨折合并精神疾病不能配合者;⑥未控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⑦恶性心律失常;⑧需要手术的严重瓣膜狭窄者;⑨消化道大出血、脑出血。按患者病案号尾数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和运动指导。1.2.2干预组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全面的康复指导,包括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操的示范练习、观看健康教育视频(有关药物、饮食、出入量、自我护理、调节情绪的内容)、实施心脏康复运动指导等。康复指导的具体内容如下。1.2.2.1播放“教您护心”心衰疾病宣教视频方法为利用录制的心衰药物治疗、出入量精细化管理、饮食、休息活动的指导,调动患者及家属主动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对系列治疗要求的依从性。使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治疗护理配合,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并使患者对回家后的生活照护有一定认知,使患者及家属除“听”以外,更有“观”的感受。1.2.2.2编制心衰健康活动操由于心衰患者病情危重或持续输液,而长期卧床、活动受限、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易引起压疮、下肢血栓等多种并发症。本院特编制一套心衰患者活动操,增加长期卧床输液患者的活动度,改善患者的肌张力,提高患者的耐受性,预防压疮,肌肉萎缩,下肢血栓等并发症,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提高患者的舒适度。①心衰健康活动操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见表1。②运动时间和频率。每天上午责任护士跟医查房后医护共同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评估,心功能IV级患者做腹式深呼吸运动每日2次,每次10~15min;心功能III级患者做全套心衰健康活动操每日2次,每次10~15min;心功能II级患者每日2次做全套心衰健康活动操10~15min+每日2次病室内步行10~15min。③运动前后的评估。运动前后均进行生命体征评估。运动前,安静时心率>120次/min,呼吸频率>30次/min,收缩压(SBP)>180mmHg或舒张压(DBP)>110mmHg为禁忌证。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心率>120次/min(包括瞬间上升),心率紊乱,血压不稳定,SBP过度上升(160~200mmHg以上),有眩晕、出冷汗、呕吐感等低血压症状立即停止运动。1.3观察指标和判断标准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自我护理行为量表(自我照顾能力)、运动自信量表(运动自我效能)和心理层面(心脏病态度和负性情绪)调查以及6min步行运动试验距离、N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射血分数(EF值)对心衰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状况进行评估。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自评量表请受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干预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自我照顾能力、心脏病态度、负性情绪、运动自我效能、6min步行距离、BNP和EF值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心脏康复作为心血管防控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不全,提高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1995年美国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项目指南第三版对心脏康复定义为心脏康复涉及医学评价、处方运动、心脏危险因素、矫正教育、咨询和行为干预的综合长期程序,通过心脏康复以减轻心脏病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影响,减少梗死和猝死的危险,控制心脏症状,稳定或逆转动脉硬化过程和改善患者的心理和职业状态[4]。心脏康复应协同各种干预措施,包括康复评估、运动训练、规律服药、指导饮食及生活习惯、定期监测各项指标和接受健康教育等,使患者改善其生活质量,回归社会正常生活,同时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后,心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包括6min步行距离增加、N端B型利钠肽原下降、射血分数提高(P<0.05);干预组的生活质量、自我照顾能力、运动自我效能均较对照组显著提升,干预组负性情绪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心脏病态度也显著好转(P<0.05)。证据表明,运动训练课能改善症状、运动能力、生活质量、抑郁状态[5]。同时,以运动训练为基础的心脏康复是安全、有效、价廉的,可在居家进行。

4小结

综上所述,全面系统的心脏康复指导能够有效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显著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运动自我效能,降低负性情绪,值得进一步的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叶琴 王林霞 胡柳 耿丽



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致力于为大家 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内容。曜文专业,专注,为您提供SCI论文润色,发表服务。     

 

未发现合法的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