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文编译致力为大家分享更多更好的高质量论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同时大家也欢迎大家通过转载的方式进行分享,让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学习,从中获得经验和灵感,小编将为大家提供*新论文资讯。
[摘要]当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全国高校中蓬勃开展。药物化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药学研究中的龙头学科。该文基于工程认证核心理念,开展药物化学“课程思政”和双语教学改革探索,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药物化学;教学改革;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德育:双语教学
当前,随着我国工程教育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在全国高校中蓬勃开展。专业课程教学中思政教育元素的融入和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是近年来认证考查中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很多高校存在的短板。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的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及构效关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1],是制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该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和双语教学改革,对培养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职业规范和科学素养,同时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制药领域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新形势下,高校专业课教师应树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即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润物无声地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让课堂主渠道功能实现*大化。药物化学课程在原有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根本性问题,对学生政治素质和品德培养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要求,进一步强化了“以德为先、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教学设计上,既突出了工科各专业学生品德的共性要求,又从制药工程和药学专业的性质和知识能力要求出发,使学生认识到对国家、民族承担着当前和未来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强调高度的民族文化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科学、文化素养。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梳理分析,在保证基本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础上对原有课程教学设计进行了较大修改,制定了能够体现“课程思政”改革思路的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案、课件等教学文件,精心设计凝练了与本课程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一系列典型思政教育案例,并将这些案例与原有知识点有机融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例如,在课程绪论部分讲述国内外药物化学学科的发展历史时,增加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屠呦呦与青蒿素发现的故事。通过向学生展示疟疾的全球分布图及青蒿素类抗疟药研究的重要文献和数据资料,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了屠老及其团队从青丝到白发跨越半个世纪对青蒿素类抗疟药的研究实践,以及在治疗全球疟疾方面的杰出贡献[3]。这些内容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了我国从事天然药物研究的优秀科研工作者及其研究成果对世界的贡献,建立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以及传承光大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激发学生献身科学、报效祖国的情怀。此外,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课程思政网络教学环境建设,将融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等核心内容的教学文件及学习资料上传课程网站,并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使用。建立网络试题库、教师在线答疑系统和学生测评系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不断完善拓展性学习资料的建设,将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及研究前沿整理上网,发挥网络课堂和学习网站灵活、开放、补充及拓展的功能,实现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二、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升双语教学学习效果
双语教学是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教育实现国际化的关键,也是培养综合型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4]。在药物化学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可以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学科英语读写水平,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制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理工科双语教学课程的建设主要面临着课堂进度较慢、部分学生由于英语水平不足对双语教学有抵触情绪、双语教学体系不够健全、没有前期课程的双语学习经验和专业词汇积累等问题,导致双语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有时甚至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药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通过比较各种双语教学模式,结合学生专业知识及英语能力的整体水平,我们在双语教学中采用了循序渐进的“三步走”策略,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专业课内容的前提下,逐步培养在专业课中学习、提高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首先采取中文方式授课,药物名称和基本概念使用中英对照;而后,在教学进程的前半部分以中文授课为主,穿插少量英语,后续逐步加大教学中使用英语的比例;*后,在教学进程的后半部分,选择难度合适的章节,依托外文教科书和中文教材,编写适合校情的中英对照讲义和课件,基本上实现双语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和学生接受程度,调节中英文使用的比例,确保双语教学质量。同时,提供难度适宜的参考教材和扩充性学习资料供课后学习,提高学生英文文献阅读能力。其次,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以传授专业知识为双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将语言作为服务型工具,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获得提高。具体教学方法包括:(1)对于部分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如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及某些药的构效关系,教学过程中不采用完全英语讲解,而采用“英语讲授+汉语翻译”的双语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接受程度,调节讲课速度和交替使用中英文的比例;(2)在开始新的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首先用中文介绍教学内容概要,重点列出教学内容中提及的关键词及中英文对照,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3)教学中仍然以每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为核心,对于基本概念、定义,强化训练学生能用英语表达和解释;(4)允许学生在初次接触重点和难点时用中文提问和讨论,在后续的学习中循序渐进的使用英语;(5)鼓励学生在课堂及课后进行英文提问和讨论,加强师生互动,巩固专业知识及英语掌握情况。
三、结语
作为医药行业的“龙头”学科,药物化学课程地位举足轻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药物化学课程改革,对于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我们将围绕“以德为先、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按照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的相关要求,继续深化药物化学“课程思政”和双语教学改革,为培养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过硬的医药领域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绍顺,周虎臣.药物化学(英中双语注解版)[M](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共和国不会忘记:屠呦呦———一段青蒿情,一颗报国心.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
[4]武敬杰,许世彬,赵新雅.影响双语教学实施效果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08(5):64-65.
作者:赵琳静 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致力于为大家 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内容。曜文专业,专注,为您提供SCI论文润色,发表服务。
如果您还苦于没有选题思路,或者写作无法进展,请您联系曜文编译,我们会为您提供一站式学术服务解决方案。不管您是有医学SCI论文翻译、sci翻译、sci润色,还是其他学术编译需求您都可以放心交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