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380102069
欢迎您来到曜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市曜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致力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学术英语语言编辑服务
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转载论文【功能性消化不良针灸取穴规律分析】-曜文编译
来源: | 作者:pmoce92eb | 发布时间: 2010天前 | 540 次浏览 | 分享到: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用穴特点.方法:收集近10年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文献,运用EXCEL软件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现代针灸临床处方数据库,采用Clementinel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现代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选用腧穴47个,总频次600次.所选经脉以足阳明胃经选用频次*高(195次),其次为任脉(119次)与膀胱经(88次);所选腧穴频次*多为足三里穴(101次),中脘(84次)、内关(63次)、天枢(50次)、太冲(35次)次之.特定穴占总腧穴的85.11%(40/47),其中募穴的使用占优势(189次),用穴个数多,集中在中脘、天枢、期门等;其次是五输穴、交会穴和下合穴的使用频次较高,分别为157次、136次和122次.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位间相关性*高的是足三里-中脘.结论:总结了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选穴常用组合规律,可为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思路.

       曜文编译致力为大家分享更多更好的高质量论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同时大家也欢迎大家通过转载的方式进行分享,让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学习,从中获得经验和灵感,小编将为大家提供*新论文资讯。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养老问题逐渐突出,中医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养老卫生服务中发挥作用.本文通过调查、访谈等方法分析衢州市养老机构中医药健康养老的现状,发现老年人对于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认知度低及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人员匮乏等问题,并提出加强中医药健康养老独特优势的宣传及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人员的培养等对策,从而提升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及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用穴特点.方法:收集近10年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文献,运用EXCEL软件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现代针灸临床处方数据库,采用Clementinel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现代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选用腧穴47个,总频次600次.所选经脉以足阳明胃经选用频次*高(195次),其次为任脉(119次)与膀胱经(88次);所选腧穴频次*多为足三里穴(101次),中脘(84次)、内关(63次)、天枢(50次)、太冲(35次)次之.特定穴占总腧穴的85.11%(40/47),其中募穴的使用占优势(189次),用穴个数多,集中在中脘、天枢、期门等;其次是五输穴、交会穴和下合穴的使用频次较高,分别为157次、136次和122次.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位间相关性*高的是足三里-中脘.结论:总结了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选穴常用组合规律,可为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思路.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针灸;选穴规律;数据挖掘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表现为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和上腹部烧灼感中的一种或多种症状,且不能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来解释症状的原因.其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积滞”范畴[1G2].近年来,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副作用少,安全性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3G5].为了更好地掌握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取穴规律,对近10年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文献进行分析,对临床取穴规律进行归纳及总结,以期为今后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来源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以“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主题词,以“针灸”或“针刺”为关键词,检索文献,检索出符合标准的的针灸或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总结、临床病例及临床观察文献177篇,经过筛选,*后纳入统计文献共52篇.1.2研究方法1.2.1规律分析描述性分析,人工检索并记录各现代文献中针灸主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腧穴,对腧穴、经络和特定穴的使用频率、频次进行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使用关联规则方法计算穴位项集的支持度和置信度,并分析腧穴配伍的规律.支持度表示前后两项同时出现在处方中的概率,置信度表示后项在前项存在情况下出现在处方中的概率.1.2.2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根据中医或西医诊断标准,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者;②治疗可以包括多种针灸方法,可配合其他中医疗法;③明确给出针灸处方的文献.排除标准:①不能明确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者;②动物实验、综述、个案报道及没有穴位处方的参考文献;③以药物或非针灸疗法等为单独治疗手段的文献;④以观察耳穴、头皮针等非腧穴作用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文献;④未明确给出针灸处方的文献;⑤在同一时期内重复出现,或重复发表的文献.1.2.3资料提取笔者逐一阅读,共有52篇文献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其中,24篇文献采用辨证论治针灸组方,分型选用多组腧穴配伍.根据“1组主穴+1组配穴=1条处方”的形式从24篇文献中提取77条处方.再加上28篇单组文献中提取的28条处方,共计有效处方105条.

       2结果

       2.1描述性分析结果2.1.1腧穴使用频次分析结果共计105条针灸处方,包含47个不同腧穴,腧穴使用总频数为600次,频次前20的腧穴将根据其频率依序排列,使用频次*多的穴位为足三里(101次),其次为中脘(84次)、内关(63次)、天枢(50次)、太冲(35次)、脾俞(32次)等穴位.2.1.2经络使用频次分析结果针灸处方数据库中隶属十四经穴的为596个,共计包含45个经穴,其经络使用频次见表2.表2显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所用的穴位,涉及到除了手太阳小肠经的11条正经以及任脉.其中,足阳明胃经使用频次(195)*高,占总频次的32.50%,任脉次之、足太阳膀胱经再次之,两者经络频次共计207次,占总频次的34.50%.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及手少阳三焦经腧穴使用频次和用穴数目较少.2.1.3特定穴选用频次分析结果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选用的47个穴位中,特定穴个数为40个,占总腧穴85.11%.分别为足三里、中脘、内关、天枢、太冲、脾俞、胃俞、期门、三阴交、阳陵泉等穴.表3显示,募穴使用频次*高,共189次,占31.50%,集中在中脘、天枢、期门等穴;其次是五输穴(26.17%)、交会穴(22.67%)和下合穴(20

未发现合法的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