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380102069
欢迎您来到曜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市曜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致力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学术英语语言编辑服务
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转载论文【技术创新的应用及分析第二篇】-曜文编译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1485天前 | 564 次浏览 | 分享到:
基础———囚徒困境模型囚徒困境模型是博弈论中的经典模型,1950年由Thcker首先提出,深刻揭示了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在经济学和社会学等领域有诸多应用[2]。基本模型是:警察抓了两个同伙犯,又缺少充分的证据指证其罪行,故试图让两人中至少有一人供认犯罪,以便确认罪名。

  曜文编译致力为大家分享更多更好的高质量论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同时大家也欢迎大家通过转载的方式进行分享,让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学习,从中获得经验和灵感,小编将为大家提供*新sci论文资讯。

  1生态旅游绿色技术创新博弈分析的理论

  基础———囚徒困境模型囚徒困境模型是博弈论中的经典模型,1950年由Thcker首先提出,深刻揭示了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在经济学和社会学等领域有诸多应用[2]。基本模型是:警察抓了两个同伙犯,又缺少充分的证据指证其罪行,故试图让两人中至少有一人供认犯罪,以便确认罪名。为防止串供,警察将这两个罪犯分开关押,并告知警方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如果两人中仅有一人坦白,则释放坦白者,另一人则将重判为8年徒刑;如果二者都坦白,则各判6年监禁;如果都拒不认罪,警方由于缺乏证据只能将他们定为妨碍公务罪,判处2年徒刑。在博弈中,囚犯1和囚犯2有两种策略,其支付函数如表1所示。在矩阵中,括号内的**个数字表示囚徒1在对应策略组合形成的结局中得到的支付,第二个数字表示囚徒2的相应支付。在该博弈中,二人面对的情况一样,所以二人的理性思考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选择坦白。坦白是两种策略之中的支配性策略,因此,这场博弈中**可能达到的纳什均衡,就是双方参与者都背叛对方,结果二人同样服刑6年。这场博弈的纳什均衡显然不是顾及团体利益的帕累托*优解决方案。以全体利益而言,如果两个参与者都合作保持沉默,两人都只会被判刑2年,总体利益更高,结果也比两人背叛对方判刑6年的情况较佳。但根据以上假设,二人均为理性的个人,且只追求个人利益,均衡状况会是两个囚徒都选择坦白,结果二人判决均比合作要重,总体利益较合作为低,这里存在着矛盾,也即出现“囚徒困境”。上述博弈是不完全信息状态下的单次静态博弈,博弈策略同时做出且不会影响以后的选择,在现实中类似博弈往往是多次发生的,多次博弈的结果和单次博弈的结果不尽相同。在透视生态旅游绿色技术创新博弈问题时,本文将从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2产业链视角下的生态旅游绿色技术创新

  生态旅游是一种能促进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自然旅游,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而绿色技术是符合生态价值规律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生态负效应*小的“无公害化”或“少公害化”的技术、工艺和产品的总称。生态旅游与绿色技术创新融合是发展的正确路向。从产业链角度看,生态旅游绿色技术创新应是系统性的创新,上下游的各类组织和个人都是创新主体。因此,生态旅游绿色技术创新是贯穿生态旅游活动全过程的各种绿色技术创新的集合。它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为追求,绿色技术同生态景区特质、客源市场需求相结合,使生态景区的绿色科技含量增加和保持景区资源可持续发展,为生态景区提供新的旅游项目、开辟新的客源市场、提供新的生态旅游服务等创新活动,以及与此有关的一系列绿色技术开发、项目策划、服务管理、产品销售等相关活动。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是生态旅游真正回归生态轨迹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有利于生旅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与其他绿色技术创新相比,生态旅游绿色技术创新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创新主体的多元化。主体涵盖政府、社区、旅游开发商、旅游从业人员、社会组织和生态旅游者等,创新对合作和协同的程度要求高;二是创新的正外部性特征明显。生态旅游资源公共品属性和创新成果的社会化,客观上强化了创新的正外部性,如果缺少恰当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机会主义行为和搭便车现象始终是创新进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三是创新收益预期的稳定性差。创新系统结构的松散和创新的专属度不高是收益预期充满不确定性的重要原因,若不能稳定预期,创新将乏力。

  3生态旅游产业链绿色技术创新的囚徒困境模型分析

  根据囚徒困境模型,下面对生态旅游绿色技术创新进行单次博弈和多次动态博弈分析。创新涉及到产业链的各种组织和个人,为了简化分析过程而又不失一般性,假设博弈参与方是生态旅游产业上游主体M和下游主体N,设每个主体能从创新收益上取得的平均收益是S,花费的平均成本是C,M和N的博弈策略空间是:(创新,创新)、(创新,不创新)、(不创新,创新)、(不创新,不创新)。

  3.1生态旅游产业链绿色技术创新的单次博弈

  单次博弈中博弈参与方只选择一次,且不能对另一方的行为进行报复,不需要考虑遭受后续惩罚而改变选择。可用博弈矩阵表示其策略选择和支付函数,如表2所示。依表2可知,若二者都选择创新,则其净收益都是S-C。若一参与者选择不创新,那么选择创新的一方要付出2C的成本,只获得利润S-2C,而另一方则能搭便车,净收益值为S。面对这种局面,出于*大化个人收益的考量,参与者将选择不创新,以*少的支付甚至不支付获得*大化的收益,因而博弈方都会选择不创新,收益向量为(0,0),这充分显示了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会造成“囚徒困境”。组织与个人是否理性对策略选择的影响也不能忽视,有必要将理性这项因素作为变量纳入分析范畴,理性与否可用概率表示。设概率p(0Un,则:S-p.C>p.S-2pC(3)整理(3)式可得:p0,C>0,故S>S-C。即:S/(S-C)>1(5)因为p<1,所以可知(4)式必然成立,即(3)成立,换句话说,只要参与方是理性的,生态旅游产业上下游主体协同创新的期望收益大于不协同创新的期望收益。

  3.2生态旅游产业链绿色技术创新多次动态博弈

  上述分析是基于不完全信息状态下的单次静态博弈进行的,但实际中的很多策略是依次选择的且不同时,先选择者可为后选择者透露信息。有考虑选择次序的博弈属于动态博弈,其包括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状态下的两种博弈类型。鉴于在生态旅游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信息不流通和信息不对称情况存在,下面主要以不完全信息状态下的动态博弈来探讨生态旅游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问题。假设生态旅游产业链中参与博弈的各方清楚对方可能存在的类型及其存在的概率,而对具体参与方的类型不知情,根据选择的先后顺序,后者可观察前者的选择而调整策略。理性的主体可做出各种自认为必要的选择,非理性者只有一种策略即“针锋相对”,主体在选择时还要考虑对方是否理性。以T记为基本博弈的重复次数,根据博弈进程可知,非理性主体在T阶段的选择是理性主体在T-1阶段的选择。采用单次博弈得到的结果,认为理性的主体会选择创新,M的理性用概率p(0Un’,则有:2S-C-p.C>S+S.p-3p.C(8)整理得:p<(S-C)/(S-2C)(9)因为S>0,C>0,故有S-C>S-2C,即(S-C)/(S-2C)>1,又0Un’。换言之,从选择协调创新与否的期望支付因素看,理性的主体就会选择协同创新。对主体M而言,也可做类似的分析。当博弈有三阶段时,在T=3阶段,类似地,创新成为理性主体的选择,T=1时非理性主体选择不创新,运用逆向归纳法,非理性主体根据T=n-1阶段理性主体的行为作出选择,如表6所示。类似地,可暂且忽略N的理性因子,区别看待M的理性与否,和T=2阶段博弈有所不同,此时,每阶段N可能作出不同选择,创新仍然是理性M的选择,非理性的M则按照每阶段N的行为作出调整,有以下4种情况:(1)N在T=1选择创新,即Y=创新时,非理性的M在T=2阶段据N在T=1的策略做出判断,选择创新,当N在T=2选择创新,非理性的M在T=3阶段选择创新,可用博弈矩阵表达这一过程,如表7所示。同理,对其他3种情况作博弈矩阵分析。(2)N在T=1选择不创新,即Y=不创新时,非理性的M在T=2作出不创新的应对,N在T=2选择不创新时,非理性的M在T=3选择不创新。(3)N在T=1选择不创新,即Y=不创新时,非理性的M在T=2选择不创新,当N在T=2选择创新时,非理性的M在T=3选择创新。(4)N在T=1选择创新,即Y=创新时,非理性的M在T=2选择创新,当N在T=2选择不创新时,非理性的M在T=3选择不创新。根据上述分析,可以求出每种情况的期望收益,分别设其为U1、U2、U3、U4,则:U1=(1-p).[S+(S-C)+(S-C)]+p.[(S-C)+(S-C)+(S-C)]=3S-2C-C.p(10)U2=(1-p).(0+0+S)+p.[(S-2C)+(S-2C)+(S-C)]=S+2S.p-5C.p(11)U3=(1-p).[0+S+(S-C)]+p.[(S-2C)+(S-C)+(S-C)]=2S-C+S.p-3C.p(12)U4=(1-p)[S+(S-2C)+S]+p[(S-C)+(S-2C)+(S-C)]=3S-2C-2C.p(13)就N而言,若U1>U2,则可由式子(10)和(11)得:3S-2C-C.p>S+2S.p-5C.p(14)整理可得:p<(S-C)/(S-2C)(15)同理,两阶段博弈的分析过程必有U1>U2,即两阶段都选择创新的期望收益大于两阶段都选择不创新的期望收益。若U1>U3,则可由式子(10)和(12)得:3S-2C-C.p>2S-C+S.p-3C.p(16)整理可得:p<(S-C)/(S-2C),同理逆推可知必有U1>U3,即两阶段都选择创新的期望收益要大于一个阶段选择创新一个阶段选择不创新的期望收益。若U1>U4,则可由式子(10)和(13)得:3S-2C-C.p>3S-2C-2C.p(17)整理可得:C.p>0(18)因为C>0,0U4必成立。即两阶段都选择创新的期望收益要大于一个阶段选择创新一个阶段选择不创新的期望收益。同理可对M进行分析。可见,在不完全信息下的连续3次动态博弈中,生态旅游产业链上的主体选择协同创新的收益要比选择不协同创新的收益大。现实地看,生态旅游产业中的各类组织大多基于永续经营假设运作,结束经营的时间不确定。主体间的博弈可以看作是无限次重复绿色技术创新博弈,或者重复博弈的次数有限,但有不确定的次数或结束时间。因此,类似的分析可以推及T=n次,分析结论显示,创新主体选择协同创新的趋势随着博弈次数的增加愈明显,这揭示了通过协同创新是生态旅游产业链上各类主体间获得*大化收益的明智选择。

  4结论

  从博弈分析不难看出,生态旅游产业链中的主体创新策略的选择过程,是各类主体间博弈的结果。由于生态旅游绿色技术创新的正外部性,在信息不畅通或信息不对称、没有约束惩罚机制的自由竞争市场和缺少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博弈参与方出于个体理性,将选择“不创新”,创新将陷入“囚徒困境”。而在无限次动态博弈中,当规则和预期明晰、激励和约束机制确立等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创新主体会倾向于相信未来对于现在的权重足够大,也即未来是至关重要的,博弈各方将可能抵挡住“不创新”的短期诱惑,通过与对方建立长期的合作模式,从而获取更多长期的好处。因此,要规避生态旅游绿色技术创新“囚徒困境”,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对于生态旅游市场失灵时的“搭便车”行为实施干预,同时建立健全相关的奖惩制度、产权制度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法规,增强和稳定创新收益预期;其次,完善绿色技术在生态旅游市场的交易和成果转化机制,强化创新与收益间的直接关联,增加绿色技术创新成果的收益,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后,搭建适合的信息共享和公共绿色技术服务平台,加速信息在生态旅游产业链上的流通,增进上下游主体的了解和信任,提高选择“创新”的可信性和坚定性,从而形成服务创新资源共享机制,激励创新,化解绿色技术创新收益显著外溢和生态资源公共品属性引致的问题。

  作者:李杰中 单位:宁德师范学院 经济管理系



  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致力于为大家 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内容。曜文专业,专注,为您提供SCI论文润色,发表服务。

  如果您还苦于没有选题思路,或者写作无法进展,请您联系曜文编译,我们会为您提供一站式学术服务解决方案。不管您是有sci论文润色、sci润色,还是其他学术编译需求您都可以放心交给我们。

未发现合法的代码!